近年来,长治市上党区城乡统筹振兴试验区(简称“振兴新区”)振兴村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“红色引擎”,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,以“五级联包”“五项服务”“三亮三做”等创新举措为抓手,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,奏响了基层治理规范高效、文明创建硕果累累、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的乡村振兴乐章,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生动实践和鲜活样本。
振兴村风光。 (资料图)
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,振兴村以支部为单位,设立老年党小组、青年党小组、妇女党小组,每月坚持开展一次活动,创新村民自治制度,推行“六制一体”乡村治理机制,即村干部坐班制、村级例会制、例会排名制、末位约谈制、工作督查制和年终奖惩制。
同时,振兴村健全“一约四会”制度,规范婚丧嫁娶“八不能”、日常生活“八不准”、村民出行“八不要”、移风易俗“七字歌”,成立振兴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,实行网格化管理,亲情化服务。根据村里实际情况,振兴村每条街道设立一个五级联包公示牌,按照七项工作职责和五项服务内容,实行党员包街联户全覆盖,做到日常管理常态化,大大提高基层治理办事效率,确保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区。
振兴村风光。
多年来,振兴村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广泛开展精神文明活动,深化家庭文明建设,制定“十星级文明户”标准,根据农户认星、小组评星、两委定星、公示亮星、激励挂星,评选“星级文明户”并挂牌,推动“星级文明户”创建活动不断深入,引导村民移风易俗,厚植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振兴村还持续评选振兴十大孝星、十大模范老人、十大文明家庭、十大劳动模范、十大杰出青年,使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在振兴这片土地上深深根扎,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强音。
重阳节活动。 (资料图)
振兴村将每年10月18日确立为乡村振兴日,每月18日作为振兴学习日,积极开展“三亮三做”活动,即党委领导亮身份做示范、两委干部亮承诺转作风、党员代表亮行动树形象。党员干部常念“振兴六字诀”,即“严”字当头,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;“学”字为先,勤奋学习是成事之基;“干”字为重,干事创业是人生追求;“廉”字为荣,清正廉洁是最高操守;“贤”字为尺,公道用人是重要职责;“实”字为要,取得实效是衡量标准。
振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。
目前,总投资5069万元的上党区“千万工程”振兴村示范项目两项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中,全体施工人员战高温、保质量、赶进度,力争在7月底前全面完工,为今冬明春群众温暖过冬打下坚实基础。
此外,振兴村在三资管理中,监督“事项”决策,坚持开门纳谏;监督“财务”花销,严格审计审核;监督“物资”采购,实行竞标议价。与此同时,振兴村严格实施“三个统一”,即统一以村设帐、单独核算;统一审核记账;统一财务村务公开。
振兴村风光。 (资料图)
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走共同富裕道路,山西上党振兴集团所属企业拿出40%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和社会福利,振兴村依托振兴集团投资13.5亿元,先后完成文旅转型和民生实事百万元以上项目115个,连续多年举办春节嘉年华、根祖文化旅游节、重阳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,带动农家乐165家,增加旅游综合收入5500万元,多次被央视《新闻联播》《朝闻天下》及省(市、区)主流媒体报道。
春节嘉年华活动。 (资料图)
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振兴村将始终牢记‘听党话、跟党走、想百姓、爱百姓、为百姓’的初心使命,持续深化‘三抓五监督’工作,把基层治理的‘神经末梢’转化为服务群众的‘前沿阵地’,以更加坚实的步伐,全面推进‘壮美太行、久安长治、四宜上党’建设,奋力书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振兴答卷。”振兴新区党委书记牛扎根表示。